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冠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冠县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预保护对象的通知》

时间: 2022-08-31 10:00

索引号

11371525004442092A/2022-26730978

发布机构

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文日期

2022-08-31

名称

专家解读:《冠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冠县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预保护对象的通知》

【专家】汤润波 

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

为加强我县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冠县人民政府公布冠县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预保护对象。这些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预保护对象有什么特点,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汤润波进行了解读。

【观点呈现】

冠县历史文化名村斜店乡斜店村有什么特点?

斜店乡斜店村位于斜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东邻西野庄,南接汤庄,西通黄河故道,北靠新郭庄,典型的农村集市村庄,原两条街道,后街为西北东南走向,整个村庄胡同保留原私有制风貌。斜店村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处。在这里,有历史悠久的郭氏家祠,有记录着战火纷飞的古驿站遗址,有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清代古建筑群。2021年,郭氏家祠确定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冠县传统村落有什么特点?

1.范寨镇孔里庄村位于范寨镇人民政府西南1.5千米,东邻京杭大运河,南临辛集镇,西接中华第一梨园,北靠武训纪念馆。村庄产业以农业为主,耕地1192亩,主产小麦、玉米,村庄面积1.3平方千米。村庄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乡村山东省宜居乡村山东省最美绿色乡村聊城市乡村旅游综合体聊城市优秀乡村

2.北馆陶镇魏庄村: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魏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名魏庄。1978年对村庄进行规划,一纵二横主要街道宽阔、平坦、整洁,村居规划整齐有序,房舍建筑整齐划一。占地约300亩,呈标准长方形,主街道一纵两横,围村路已修好路基。村内南北主街道西侧有魏庄村创业纪念碑及碑亭一座。村落南、东、北三面有围村渠。村东2公里处长顺渠纵贯南北。

3.清水镇刘屯村是我县历史悠久的治沙村庄,刘屯村在70年代,盖起了以红砖为主的5间标准房,小院占地0.45亩,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当时是农村标准房。在80年代来,村民盖起了二层小楼,室内电气设施齐全,并对村内的大街、胡同,影剧院、幸福院以及房屋进行保护。

冠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预保护对象有什么特点?

1.兰沃乡大曲村:1982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大区村村民写的《做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民是多么自豪》这封信。1982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委派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等领导到大曲村看望社员,高度评价其成绩,给予极大的鼓励和促进。2000年,大曲村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拆旧屋7.5万平方米,建新房9.2万平方米,道路硬化总长度5600米,形成五横两纵七条大街新格局。

2.兰沃乡张柳邵村: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张、李二姓奉诏令自河南省和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村北大柳树旁以邵姓老户人家是移民集合点和张姓人口较多取名为张柳邵,后郝姓等迁入本村,村名沿用至今,是我县著名的红色村庄。

3.冠县第一中学位于冠宜春西路66号,科技楼、求知楼、男生宿舍楼、翰林楼、英才楼和餐厅楼等建筑年代久远相互呼应自成一体,周围高楼林立,处在小区的包围之中,体现了现代与历史时空延续的特征。学校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硬化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

4.冠县城区团结路东街学校门前古槐:冠县东街小学古国槐是遗留下的最后一棵古国槐,初始种植于由原知县李文耕升任按察使后同冠县在任知县梁永康集资于公元1828年(清道光九年)开工建设,1929年竣工后的清泉书院三合院内的国槐,历经艰险、饱经沧桑,也是唯一留下的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

5.清水镇刘屯村刘屯影剧院位于冠县清水镇刘屯村幸福路南首,1980年建设并使用,刘屯村小学对过路西、建设面积约2000平方米、高度9米、结构砖混,是冠县同时代保留下来不多并使用的影剧院,为劳动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享受着和县城里同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6.冠县城区老年大学电视厅:冠县原体育局电视厅位于冠县城区体育场路49号,1984年建成投用,建筑面积约285平方米、高度8米、结构砖混,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7.冠县城区振兴路建设银行办公楼位于冠县主城区振兴西路17号,1994年落成的九层建筑,面积3986平方米,高度39米,是我县城区内近十年标志性建筑。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具体联系人:汤润波 

咨询电话:0635-57882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