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9-15 19:48
1137152500444205XR/2022-26735062
冠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2-09-15
政策简明问答:《冠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
一、文件制定背景是什么?
随着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新变化,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在学生发展、人才培养、考试评价等方面面临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县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文件修订工作。
二、文件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六部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此意见。
三、文件出台有什么目的?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反映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形成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档案,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
四、文件有哪些工作举措?
通过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评价内容,确定每项评价要素的评价方式,准确记录评价结果,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和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目的。
五、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由谁进行评价?
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工作;各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制定学校评价实施细则,明确评价程序,确认评价结果;各班级成立评价小组,负责组织学生评价,接受家长咨询。
六、主要针对哪些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评价内容分别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其中小学阶段评价内容为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初中阶段评价内容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
七、我县将怎样开展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采用客观记录为主、主观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客观记录主要围绕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对学生课程修习情况、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取得的成果等事实和经历进行记录。主观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综合分析记录学生发展信息,对学生进行写实性评价。
八、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如何体现的?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有什么区别?
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为学期评价,每学期的各月评价情况得出学期综合评价结果,以综合评语加星级或等级评价形式体现。
初中阶段主要包括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各学期评价情况得出毕业评价终结性评价结果,以不同等级评价加综合评语的评价形式体现。
九、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学生发展情况、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或重要参考,重视学生在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结果,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初中毕业生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十、如对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存有异议,应怎样进行举报或申诉?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可以向学校评价委员会举报或申诉。如果对学校评价委员会的处理不满意,上诉人可以向县教育和体育局基础教育科举报或申诉。
十一、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和督促各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在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实施常态管理,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培训、指导;依托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发的应用系统平台,实现学生评价信息的过程记录、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加强监督,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评估,畅通举报渠道,对弄虚作假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二、和原来的旧政策相比,新政策有什么差异?
和原来《冠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修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冠教发〔2018〕52号)文件相比,新政策增加了对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整体实施。将原有评价方法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环节修订为以教师评价为主,使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十三、和上级政策相比,我县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在贯彻落实《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见》的同时,我县继续执行“学生成长记录袋”和“综合素质报告书”制度,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纸质档案材料,方便学生和家长随时查看学生的在校表现。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冠县教育和体育局
具体联系人:张延兵
咨询电话:0635-52868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