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24 18:21
11371525004312634J/2024-45588776
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12-24
政策简明问答:冠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一、编制背景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部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安排,提升冠县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衔接落实《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根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0〕123号)文件要求,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冠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统筹谋划冠县辖区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二、政策依据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
10.《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9年修正);
11.《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9年修正);
12.《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
14.《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
16.《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
17.《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
18.《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2020年9月);
19.《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9〕105号);
20.《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6号);
21.《关于开展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0〕123号)。
三、出台目的是什么?
通过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生态宜居的高品质国土生态格局,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冠县建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
四、重要举措是什么?
《规划》明确了冠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问题导向,科学修复;自然为主,人工为辅;统筹推进,综合治理。
目标任务是建成生态宜居的国土生态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总体布局是构建冠县“一心、一带、蓝网、多点”的现代生态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重点工程包括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水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土地综整治和农业生态提升重点工程、生物多样性维护重点工程、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同时制定了明确责任清单、建立共治机制、提供资金保障、严格评价监管等促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五、规划期限和范围是什么?
规划期限:2021—2035年,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规划范围:冠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1161.23平方千米。
六、生态修复格局是如何规划的?
冠县“一心、一带、蓝网、多点”的现代生态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一心”是指冠县古梨园生态核心;
“一带”是指沿西沙河林场市级自然保护区,打造西北防风固沙带;
“蓝网”是指马颊河、漳卫河以及一干渠等干、支排水沟渠;
“多点”是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等生态服务价值高,并且具有一定生态辐射效应的点作为生态源点,打造为重要生态绿核,提升整体生态质量,调节县域生态环境。
七、生态修复分区如何规划的?
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是如何规划的?
九、五大重点工程有哪些?
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和农业生态提升重点工程、水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生物多样性维护重点工程、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十、名词解释:什么是自然资源“两统一”?
一是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这意味着国家作为自然资源的所有者,负责管理和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
二是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国家对国土空间内的所有自然资源进行监管,这是管理意义上的权力。
十一、名词解释: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降低。这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十二、名词解释:什么是“非粮化”,“非农化”?
“非粮化”是指将耕地用于种植非粮食作物。例如,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这种转变可能导致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因为非粮食作物通常不用于生产粮食。
“非农化”是指将农业用地改变为非农业用途。这包括违规占用耕地进行绿化造林、挖湖造景等活动,或者将农业用地用于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这种转变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十三、名词解释:什么是“双评价”?
“双评价”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十四、名词解释:什么是林地储碳功能?
林地储碳功能是指林地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十五、名词解释:什么是“十六字”治水思路?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十六、名词解释:什么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藏粮于地”是指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
“藏粮于技”是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农业生产效率。
十七、名词解释:什么是“一河一策”治理策略?
“一河一策”是指针对每条河流的具体特点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案,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水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八、名词解释:什么是“大占卜”工作?
“大占卜”是指将以往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占补平衡扩展到各类占用耕地均要落实占补平衡。
十九、名词解释:什么是“三生”空间格局?
“三生”空间格局是指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总体布局和相互关系。
二十、名词解释:什么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出发,围绕各重点生态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生态本底状况和主要生态问题,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的内在机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单位: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具体联系人:杨子宪
联系方式:0635-52836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