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提升土地增减挂钩质效的建议 | ||
---|---|---|---|
提案编号 | 第113046号 | 提案类别 | 农业农村类 |
提案人 | 马贺 | 收到日期 | 2024-04-26 |
内容 | 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1457”工作思路,聚焦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全面开展建设用地清理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盘活了闲置资源,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了居住环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土地增减挂钩基本情况 (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一是统筹谋划建设项目。由土地发展集团、组织部、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组成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调研,用时4个月建立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库。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辛集镇齐庄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是全市第一个备案立项的项目,目前安置区楼房建设即将完工,后续将积极稳妥做好村民搬迁工作。备案立项了一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1.崇文街道吉固村、万善乡后田平村、东古城镇李圈村小挂钩项目已完成美丽宜居备案,正在申报立项;2.清泉街道徐刘村、斜店乡辛庄村、甘官屯镇西国寨村小挂钩项目已通过县级审核并报送至市委农办,项目正对接市级相关单位审核;3.正在进行摸底调查、测量评估的重点村庄有兰沃乡邢柳邵村、清泉街道徐刘村、梁堂镇北寺地村。三是持续调整项目储备。结合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项目储备,为后续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项目库内储备项目已达26个。 (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为进一步增加全县耕地保有量,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积极对接谋划,通过套合“二调”、“三调”、2021年变更调查数据、三区三线、已入库的新增耕地项目范围等相关数据,根据外业核查与拍摄的高清正射影像,筛选出2405亩可实施项目地块。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县4个项目区立项,省厅备案面积达2200亩。 (三)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一是会审制度。县专班对上报材料定期集中会审,县直有关部门高质高效做好审核,一个工作日内反馈乡镇(街道)需补充材料清单,提出意见修改,乡镇(街道)在两个工作日内修改完毕。二是会议制度。建立定期调度会议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需要随机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具体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的有关事项,集中会审期间每日召开调度会议。三是督导帮包制度。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定期调度落实情况,形成工作专报,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四是投融资制度。紧紧按照“融资平台、投资主体”的发展定位,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项目投融资机制。 二、存在问题 (一)群众工作难度大。按照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关政策要求,需涉及到的群众100%同意才能备案和立项。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主要存在部分群众因为传统思想影响,放弃原有老宅的意愿不强烈,在平衡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实施增减挂钩上存在困难,群众工作难度较大,影响了项目整体推进进度。 (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市场交易疲软。目前,经济形势相对低迷,因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成本高,主要用于房地产开发,而房地产市场相对疲软,所以在全省范围内,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需求不旺盛。比如全国部分地区跨省调剂指标交易,虽然起拍价相对之前交易价格已经有明显回落,但仍出现了流拍情况,客观反映出现阶段指标交易市场萎靡,一定程度影响到增减挂钩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三)增减挂钩项目具体政策不明朗。按照《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调剂平台业务和审查工作规范》中对于核实遥感影像情况中规定:“查看立项前一年度的遥感影像是否支持,若影像不支持,则为“空白地”问题,需予以核减”,但在实际项目拆旧区范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比例的“二调”、“三调”及最新土地变更均为建设用地但现状无建筑物的地块,该地块的复耕能否形成节余指标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项目酝酿。 三、意见建议 (一)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增减挂钩拆旧区不仅涉及农民群众的宅基地和房屋等财产,还涉及被拆迁农民的集中安置等等。建议在推进增减挂钩项目中,坚持“安置先行”原则,首先建好安置房,把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安置房规划选址、制订改造方案等方面上,充分尊重民意,以“利益为民”为基本原则,变阻力为动力,破解拆迁改造难题。 (二)积极争取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压实主体责任,认真总结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经验做法,对好的经验做法在县域范围内加大复制推广。稳步推进项目进度,压茬实施崇文街道吉固村、万善乡后田平村、东古城镇李圈村等小挂钩项目,争取2024年底前完成项目验收,预计可产生300余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 (三)择优推进美丽宜居建设项目备案立项。持续深入调研,从项目储备库中,择优选出一批村级干部战斗力强、群众积极参与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备案立项。 (四)建立多元投资模式破解建设资金难题。建设资金充足且到位及时是保证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要探索建立多元融合投资模式,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向上级争取、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筹集等多种方式,实现单一投资向多元投资的转变,保障建设资金所需,加快工作推进。 (五)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针对乡村人口、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城市或县城单向流动,我县“空心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的情况,建议探索选择几个或十几个相邻村庄为单元,通过全域编制建设规划,将20%-30%的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把外来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通过项目整合导入综合整治项目区,既可以调整零散农用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也能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乡村产业振兴腾挪空间,提供多元发展机会。 | ||
承办单位答复意见 | |||
单位名称 | 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答复日期 | 2024-06-25 |
答复内容 | 马贺委员: 您在十一届冠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提升土地增减挂钩质效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答复如下: 土地增减挂钩是国家试行的一种土地调整利用管理政策,目的是通过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拆旧建新整理,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2006年4月,山东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省份,2009年开始,冠县试行增减挂钩工作。 自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被提上日程,按省、市相关文件规定,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前须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申报备案再立项实施。 一、全县开展增减挂钩项目基本情况 自2021年7月份,省、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班下发《关于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备案审核工作的通知》以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备案工作开始启动,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联合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组成工作专班,协调备案审核相关工作。 从各乡镇申报的情况来看,全县共有十余个村庄有意向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按照乡镇和村庄意愿以及项目成熟程度重点推进。其中辛集镇齐庄村增减挂钩项目于2023年4月经市政府批复实施,现拆迁、复垦、安置工作已结束,正在组织验收;万善乡后田平村、东古城李圈村、崇文街道吉固村、清泉街道徐刘村、斜店乡辛庄、甘官屯镇西国寨村等6个村庄的美丽宜居项目备案工作已结束;兰沃乡邢柳邵村初步完成调查摸底和测量评估工作,目前正在制定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并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 二、推动该项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一)增减挂钩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减挂钩,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对零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相应撤并,将节约出的土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将获得的指标收益返还农村,可以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缺资金”的问题。 (二)增减挂钩是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提高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县发展土地需求依然是刚性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不仅能够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而且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美丽宜居工作专班工作推进力度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涉及村民组织、村民意愿、资金筹措、规划编制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需县美丽宜居专班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充分发挥专班作用,定期召开项目会议,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二)加快推进已备案项目实施进度 与项目申报单位积极对接,协调解决立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尽快推动条件成熟的村庄申报增减挂钩项目立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评估,通过实践总结,不断破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不断完善项目制度和政策体系,确保今后项目实施能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最后,感谢你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支持。
承办人:张华超 联系电话:0635-7125678
冠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6月25日 |
||
办理结果 | 解决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