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 关于传统工艺转型升级的建议 | ||
---|---|---|---|
提案编号 | 第113229号 | 提案类别 | 其他类 |
提案人 | 范孟振 | 收到日期 | 2024-03-20 |
内容 | 我县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手工艺产业既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又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 【问题】 1.对传统手工艺业在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及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 2.各个传统手工艺门类发展不平衡。 3.传承中忽视技艺创新。 4.缺乏系统的艺术理论学习、缺乏适应传统手工艺与文创业融合发展需要的素质培养。 5.传统手工艺品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比较滞后。 6.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与购买比较分散、偏僻。很多产品未能在方便的地方观看到、购买到。对进一步推广产品品牌成为制约,对提高艺人的知名度及收入成为障碍。 7.特色手工艺品没能真正成为旅游商品面向社会推广 【建议】 1.政府引导,激活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实施我县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 2.品牌前导,激活融合发展的新矩阵。 3.政策利导,激活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设立手工艺融合文创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手工艺产业与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重点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4.人才向导,激活融合发展的新契机。 5.成立非遗工作室,特定的日期由艺人在此现身说法、现场制作、现场签售。 | ||
承办单位答复意见 | |||
单位名称 | 冠县文化和旅游局 | 答复日期 | 2024-06-06 |
答复内容 | 范孟振委员: 你在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传统公益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通过反复阅读您提出的《关于传统公益转型升级的建议》了解到您对我县传统工艺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专业、行家里手。您把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的相当透彻,并且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及解决方法,感谢您作出的巨大贡献。 现就建议中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我县积极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持续增加对我县域内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我单位在县政府领导下,大力发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 一、着手做好规划编制 规划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根本依据,是保障非遗资源有序发展、科学传承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根据非遗项目“八个一”要求,对国家级和省级名录分门别类地编制中长期保护规划。同时,要着手调研和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规划》以10年为期限,以“非遗法”、“省非遗保护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为重点,以保护、保存、传承、传播为主要任务,以政府主导、服务、保障为主要条件和手段,对非遗资源后续保护、深度挖掘、开发利用、活态传承、文化生态等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保证非遗资源能够依法保护、依法管理、依法利用,使其真正成为提升软实力、增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资源。 二、着手提升硬件设施 各地经济基础不尽相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也有所不同。而非遗展厅、非遗传习所、非教学基地等硬件设施,对发展和传承非遗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建成多层次的,能够代表各地形象的,能够促进各地项目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此外,各地要充分利用村级文化俱乐部、村级文化礼堂、村文化活动室等途径,积极开辟非遗场馆建设的新路子。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可以试行村级非遗传承展演展示馆建设,探索村级层面非遗保护的新措施、新方法和新模式。 三、着手培育人才队伍 非遗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传承人和民间艺人队伍,二是非遗保护和管理队伍,明确非遗中心、非遗馆的人员结构,落实对传承人保护、再传人培养政策和扶持措施。同时,每年举办一期由全县各乡镇文化员参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题培训会,从乡镇一级层面对非遗保护知识进行同步更新,以加强对乡镇一级非遗保护工作的业务指导。在村一级层面,应该将重点加强对乡土文化人才等非遗保护队伍和非遗特色表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这批队伍在村级非遗保护工作的引领作用。 最后,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承办人:许焕磊 联系电话:0635-5232044 冠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6日 |
||
办理结果 | 留作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