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 关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 建议编号 | 第1803064号 |
---|---|---|---|
建议人 | 何金海 | 收到日期 | 2024-03-20 |
内容 |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的都是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对思想、精神层面的东西漠不关心,或者无暇顾及,于是思想滑坡、道德滑坡等问题层出不穷,对建设和谐社会、平安冠县、诚信冠县甚者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孝道文化的被忽略。经过座谈,发现一部分人没有受到过孝道文化的熏陶,对如何孝敬父母没有明确的认知,认为父母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就是尽孝了,从来不考虑父母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很少和父母进行思想交流。 (二)诚信文化的缺失。诚信文化是社会发展环境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教育引导不到位,有些人在生产经营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讲诚信,直接影响冠县的营商环境和社会和谐。 (三)人际关系的不融洽。由于缺乏谦让、包容等美德,有些人往往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有的还存在家暴、诽谤等问题,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三、建议措施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应该利用电视台、村村响等媒体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县、镇、村三级,相关部门也要想方设法加以宣传引导。还要通过文化演出、戏剧下乡等方式进行宣传。并加大对各种美德的评选、表彰,促进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践行。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学校和家庭一道,加强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从小就接受各类美德的熏陶,能够辨别善恶美丑,得以成长为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三)讲好新时代的冠县故事。我们冠县是礼仪之邦,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当代人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们应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把这些美德故事讲给冠县人,讲给外地人,一方面感染我们的群众,推动感动冠县的善行义举蔚然成风,一方面宣传推介冠县,为进一步推动冠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
承办单位答复意见 | |||
单位名称 | 冠县文化和旅游局 | 答复日期 | 2024-06-13 |
答复内容 | 何金海委员: 您在冠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建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 一是拓宽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渠道。精心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栏目,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力,凝聚“融媒体+”合力,精心设置议题,在“冠县融媒”客户端、“冠县在线”“冠县发布”微信公众号、“冠县融媒”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传统文化”“冠县相册”“红色冠县·革命人物”“红色冠县”等专栏,推送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柳林花鼓、东南庄唢呐、田庄花船、蛤蟆嗡等系列短视频,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成果,讲好冠县“双创”故事;2023年组织留学生在意大利罗马市中心广场举办聊城冠县非遗文化作品对外交流活动,向世界传播冠县特色文化。 二是开展传统文艺精品创作活动。2024年上半年创作蛤蟆嗡小戏《一言千秋》、四平调《惠农直播好处多》等10余部作品,扶持10支民间剧团开展下乡巡演200余场。开展“百灵鸟”志愿服务、乡村群众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162场,组织阅读活动1190场、群众性文化活动339场。举办“冠州红”公益演出等106场。深化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在冠县设立艺术研究创作基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传承基地,并将大型蛤蟆嗡戏曲《武训舍情》推上了舞台。创作的蛤蟆嗡小戏《琴心》被聊城市推荐参加山东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作品评选活动。在创作精品剧目的同时还编排了快板、四股弦、乱弹等展示传统文化、关注百姓民生,传递正能量的综艺节目,赴农村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把精彩的传统剧目演出送到广大群众的家门口。 三是搭建传统文化展示平台。近年来,县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我县本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转化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焕发生机活力,连续三年举办“我家门前有条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系列文旅活动,梨园观光周、露营节等大型文旅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节庆节日活动,多层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地文化底蕴,进一步推动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 一是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023年2月,县文旅局联合县教体局举办了2023年冠县“非遗进校园”活动暨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组织查拳、郎庄面塑、齐小桓医术、梅花拳四个非遗项目,10名优秀传承人,走进14所中小学,开展700课时公益传习课堂。编制红色文化地方教材,开设地方特色课程,以课程建设推进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打造12个县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是倾力打造红色研学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复活”红色历史,将县内40余处革命遗址串联起来编制红色图谱。整合2200余万元资金对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中共冠县第一支部纪念馆、赵健民故居等7处党性教育教学点进行改造提升,建设集党性教育、党史教学、四德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建文化广场,连点成片构建起10公里红色教育带。创新开展“行走的党课”活动,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拍摄制作纪录片《红色人生》22期,整理编写党史教育读本《以先辈为镜》《初心与使命》和《梨乡星火》党史学习教育口袋书。 三、讲好新时代的冠县故事 一是创新实施红色文化工程。开设“传递红色声音,讲述冠县故事”系列有声党课专栏,推出有声党课65期,并组织开展有声党课“四进”活动,在社区、商圈、电梯、公交张贴红色故事有声党课“码上听”宣传页,实现本地党史随时随地学。开展“百场红色经典故事会、百堂红色思政课、百场红色歌曲大合唱、百场冠县红色地方党史流动课堂、百场红色戏曲”“五个百”活动。创新实施“七个一”红色文化工程,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内涵,推动红色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二是创新红色资源讲述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精准把握时代要求和受众心理,制作多元化、多形式的文创作品,比如将查拳、柳林花鼓、郎庄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现状拍摄形成纪录片,对赵健民、六十二烈士、血水井等红色故事进行策划拍摄,制作成微电影等,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精品。充分运用微视频、海报等各种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场所,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培训和鉴赏活动,在全社会进行普及和推广,扩大受众范围和覆盖面,带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 最后,感谢您对县文化旅游事业工作的支持。 承办人:靳奇奇 联系电话:0635-5232044 冠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3日 |
||
办理结果 | 解决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