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冠县司法局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时间: 2024-03-22 15:26

索引号

11371525004442025C/2024-45324773

发布机构

冠县司法局

发文日期

2024-03-22

名称

冠县司法局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冠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和县委“1457”工作思路,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抓手,砥砺实干、锐意进取,为推动法治冠县建设、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充分发挥县委依法治县办统筹协调职能以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统筹推进法治冠县建设,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3次、协调小组会议11次、办公室会议4次,及时研究部署法治建设事项40余项,有效推进法治冠县建设进程。构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机制,贯彻落实市纪委机关、市委依法治市办《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县委依法治县办积极对接县纪委监委机关,落实落细各项具体工作机制,密切工作联系,相互支持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商请县委政法委、县纪委监委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督察组,开展2023年度全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法治督察。2023年6月,县委依法治县办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聊城市法治建设和群众工作先进集体”。

(二)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完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2023年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762件,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积极对接“链长制”,成立法治保障组,创新开展“护航民营 法治先行”活动,组建以“公职律师+援助律师+社会律师”为主体的法治体检组,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治体检、法律风险化解等工作,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入企宣传339场,开展法治体检96场次,发现并纠正法律漏洞28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6件,涉及金额324万余元。持续开展公证参与法院司法辅助,执行案件平均办案周期、结案数量、执行到位金额等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提升。融合“法治+诚信”,常态化开展“诚信冠县宣传”活动,调动全县普法宣传力量进行诚信主题宣传。

(三)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按照《关于推行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稳步推进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审查工作指南和流程,指导乡镇(街道)构建自身审查队伍,形成“党政办+司法所+法律顾问”工作模式,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新格局。

(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制定冠县人民政府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并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严把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关口,对未经合法性审查的重大行政决策,不予集体研究讨论。2023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共计5件,均由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

(五)细化工作举措推进公职律师工作。规范公职律师单位备案、公职律师申请等工作流程、专人审核申报材料,统一报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统筹高效、全面覆盖”的公职律师选派挂职机制,为公职律师搭建培养锻炼平台,解决党政机关公职律师人才短缺问题,打造具有冠县特色的公职律师工作体系,推动实现我县公职律师工作全覆盖,目前,共选派34名公职律师参与挂职锻炼。该经验做法在全市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六)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及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全面整治执法领域存在的顽瘴痼疾。探索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综合查一次”,梳理形成“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形成《冠县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3.0版)》,涉及29个执法领域762项“不罚轻罚”事项,较上一版新增14个领域419项。组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班暨行政执法能力培训班,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执法人员执法办案实战技能本领。鼓励执法证件申领,实现“应办尽办”,全县持证人员由2022年的632人增加至目前的863人,执法人数位居全市第三。

(七)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在市县领导及乡镇(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突飞猛进发展,全县共投入150余万元,改扩建18个司法所。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管控,落实帮教衔接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打造一大批集休闲、娱乐、普法于一体,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大院等,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33处,352个行政村庄(社区)安装了普法宣传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受到法律熏陶,为乡村振兴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打造“冠小司说法”普法品牌,《民法典知识小课堂》普法视频被学习强国采用。《山东冠县:村里来了明白人》《法治“体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文章及“党建红”引领“法治蓝”创新项目文化品牌共18篇被中国网、新华社、省市媒体报道。

(八)全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全县设有411个调委会,1414名调解员,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000余件。“冠县联合相邻县域构建‘三省四县联调机制’,全力化解边界纠纷”被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工作简报》第43期刊发推广。“法治之花 香溢三省”被评为2022年度聊城市法治为民十件实事。成立冠县定远寨镇交通运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镇级交通运输纠纷调解模式被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刊发推广。创新“警调对接”机制,联合公安机关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实现部门优势互补,起到“1+1>2”的基层治理效果。创新“信用+五心”调解工作法,将“信用承诺机制”与“五心”调解工作深度融合,该工作机制于2023年11月24日得到县委张学宏书记的批示肯定,荣获中国信用共建优秀案例2023年度推荐榜司法实践案例。“工伤意外受伤害 人民调解帮维权”案例被评为聊城市“十佳人民调解案例”,“三支队伍”汇聚法治力量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劳动调解·协同‘冠’通”调解品牌被纳入聊城地方改革案例,万善乡“街坊事务顾问团”邻里纠纷调处工作法入选山东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九)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质效探索创新“两代表一委员”行政复议应诉监督员制度。聘任16名“两代表一委员”行政复议应诉监督员监督行政复议全流程和行政应诉工作履行职责情况。2023年接收行政复议申请91件,受理73件,不予受理6件,纠错3件,化解33件。“冠县:代表委员赋能复议应诉 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被纳入聊城地方改革案例及聊城市首批司法行政改革典型案例,并被民主与法制时报、法治网等进行推广。落实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一把手”参与应诉案件,做好行政应诉工作矛盾纠纷化解,强化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2023年涉及县政府、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桑阿镇政府等共计一审111件行政应诉案件,开庭审理10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全部出庭应诉。推进行政机关旁听庭审工作。组织各级各部门通过参与旁听庭审、案件讨论以及听取专家授课等方式强化行政机关履职能力,2023年各单位共计参与庭审观摩60余次,授课50余场。

二、2023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和清单,学好用好《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读物。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讲、模范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4次,举办法治专题讲座2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实现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二)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牢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带头部署推动、协调督办,自觉把法治建设工作融入本单位工作大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制定《冠县推进专题述法工作方案(试行)》,推进县直各部门(单位)、有关驻冠单位、国有企业等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向本单位党组(党委)进行专题述法,推进各乡镇(街道)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向依法治乡(镇、街)委员会或党(工)委进行专题述法。

三、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法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对法治队伍和法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有的法治队伍还不足以完全满足需求。如存在法律服务资源欠缺,现有的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不能完全满足辖区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亟需进一步扩充法治人才队伍,提升法治队伍能力和水平。

(二)法治为民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民群众对法治有了新需求新期待。目前,法治服务模式创新较少,运用“互联网+”不足;基层基础还需要继续夯实,普法宣传精准度不高,“以案释法”“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效果还需增强。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持续推进法治冠县建设进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法治建设决策部署,确保任务要求落实落地。强化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法治建设工作信息报送机制等,提高部门(单位)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横向联动、运行高效、规范有序。聚焦示范引领,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锻造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完善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法治人才(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行政执法人员等)培训、督导考核、激励制度建设,通过公务员招录、单位内部培育等方式不断推进法治队伍建设。   

(三)提升法治为民效能,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大力倡导深入基层调研、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提高“智慧司法”整体建设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推进实施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强化惠企法律服务力度,持续发力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普法宣传实效,完善“菜单式”“订单式”普法模式,开展不同群众分层分类普法活动,突出打造法治文化浓厚的教育阵地,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