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题解读

【2024年第2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全县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情况

时间: 2024-02-02 15:52

索引号

1137152500444221X1/2024-45278269

发布机构

冠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日期

2024-02-02

名称

【2024年第2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全县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情况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全面部署和统筹领导下,我县链长制工作以高分值、高分差保持了2023年度全市第一名。

(一)推进机制不断优化,着力解决“谁来抓、如何抓”的问题。链长办研究推行了一套相对健全的日常管理制度,经3次调整形成“七链八专班七保障组”架构,组织召开4次问链推进会议,各链(班)长定期巡链、现场办公80余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21次、督办问题40余件,指挥高效度和作战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组织不断强化,着力解决“抓什么、抓得好”的问题。督促各产业链制定了“一链一规划”“一链一政策”,对接了“一链一专家团队”,“七链八班七组”协同联动,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提升。11个产业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链长办实体化运作、常态化谋划、日常化调度,分产业链梳理出了“一链一图谱N清单”,抓链方向性和任务明晰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助企行动不断深化,着力解决“企业呼、链上应”的问题。建立问题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常态推进“企业家会客厅”、“惠冠企 汇资源 慧服务”助企远航行动,选派42名助企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服务,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8名专员获评市级优秀服务专员,全市推广我县“周三助企服务日”做法,全年开展政策解读、对标学习、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62期,收集企业诉求问题155件、全部办结,政企互动度和发展预期度进一步提升。

2023年,虽然取得明显提升和一定成绩,但制造业发展基础不牢、层次不高、后劲不足问题依然突出,链长制推进协同不畅、力度不够、成效不显问题也亟待解决。下一步,将按照“筑基攻坚提升年”要求,强化体制机制支撑,加强要素环境保障,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提标提档。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体系再塑,完善“三链”融合机制

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一链一院”,跟进完善链长领导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院协同攻关的“链长+链主+链院”融合机制,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1.坚持“链长”领导协调机制。实施“七个一”工作模式,建立一个产业、一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链长”领导牵头部门和工作专班聚焦产业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清单,推动出台配套政策、组建专家委员会、搭建载体平台等;强化产业谋划分析,邀请兼具理论和实操水平的学者领导者来冠授课指导,印发调整的《产业链专班人员名单》、《2024年链长制工作要点》,每月调度通报各专班工作情况,每两月组织召开总链长问链会,加力合力推进产业链发展。

2.强化“链主”导航引领机制。充分调研论证,研究出台有力政策,鼓励“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招大引强、带小扶强,在技术改造、数字转型、科研攻关、产品推广、产销合作、标准制定、质量管理、品牌创建、以商招商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督促各产业链每两个月组织融链固链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时期防范风险、共享红利,困难时期及时预警、抱团取暖。

3.搭建“链院”协同攻关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链主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产业研究院,以需求为牵引,做好“企业”出题、“链院”答题,集中力量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创新技术。力争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家,推动院士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产业链攻关项目选定、人才选派、行业标准建立、科技成果认定、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转化等工作,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二)产业基础再造,走实“三化”发展路径

锚定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路径,深入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

1.实施固本攻坚工程,在传统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突破。督促各产业链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使用新设备、采用新技术,跃升新层级。瞄准价值链高端强链,以冠洲集团、仁泽复合材料为重点,着力发展汽车板、高端家电板、高性能护栏板,打造全国知名钢板加工基地。瞄准产业链可控延链,以冠星集团为重点,构建“棉纱—印染—布料—服装家纺”完整产业链条,打造服装自主品牌。瞄准高端制造业补链,以装备制造(轴承)产业为重点,谋划实施填空型、补充型项目,加大龙头企业扶持,推动品牌建设、产业配套,推进装备制造加快向装备智造转变。

2.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在做强链式集群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优质化发展,督促各产业链管链、知链、懂链,梳理供应链,动态完善链长制图谱清单,摸清产业链家底,梯队型培育链上企业,帮助企业争创荣誉、争取政策;推进园区化发展,加快清水镇和北馆陶镇轴承产业园区建设、港瑞美安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引育结合,以高品质园区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链招引,督促各产业链每月开展招商活动,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链引群,协调对接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稀土永磁、蓝宝石晶体、绿色建材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盯紧抓牢11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加强协调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推进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平台建设,推进轴承锻压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国家级轴承检测中心项目实施,强化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整合利用,推动集群扩量提质。

3.实施数智赋能工程,在优化产业形态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数字化向全产业链延伸,加快数字化与装备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加强与行业优秀数字化服务商合作,支持培育本土技术服务团队,建立冠县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库,为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能工业整体解决方案。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推进精品钢板“产业大脑”建设,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方式,推进研产供销全过程高效配置,打造更强竞争优势。

(三)产业生态再优,推进“三创”要素保障

以控成本、增效能为核心优化产业生态,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全链条为企、全方位助企、全过程惠企。

1.创优营商环境。优化干部助企行动,2024年继续扩充远航企业和服务专员数量,以“我帮企业找政策、找市场、找空间、找资金”为主题,深化干部助企远航行动;依托“聊城企业之家”,创新政企沟通形式,打造具有冠县特色的“企业家会客厅”。优化梯度培育方案,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帮助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难题,引导一批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培育一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协同推动百佳食品顺利上市。优化政务服务效能,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破除行业壁垒和部门界限,促进重点改革率先突破、政务服务扎实落地、数字政府提质增效,擦亮“冠县通”营商品牌。

2.创优要素环境。优化土地供应。合理统筹、科学规划、规范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支持工业用地集中成片改造开发,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深入开展“入企执法扫码”专项行动,纠治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大力整治乱执行、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及执行违法违纪等行为,强化涉企执法监督。优化人才支撑。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征集企业需求,实施以“靶向需求”为主的人力资源支撑工程、技能提升工程,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力争引进青年人才2500人以上、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1600人以上,努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上实现突破。优化金融赋能。开展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一链一策”开展银企对接,加大政策支持和信用培植,推进各产业链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覆盖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有效满足重点产业链发展金融服务需求,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3.创优政策环境。优化政策引导供给。强化产业谋划分析。各产业链要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结合产业链发展实际,适时有针对性地出台新的惠企政策。优化惠企政策宣贯。汇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用工用地用能、转型升级发展等惠企政策,创新宣贯方式,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惠企助企平台;组织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及时了解各项政策措施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情况,确保惠企政策应享尽享、落地落效。优化对接合作服务。“一链条一平台”开展产业推介,对接国家级平台资源,分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论坛、展览等高端平台,构建产品展示、信息收集、经贸洽谈、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的桥梁和纽带,筹备举办灵芝、装备轴承、交通设施、酥梨等展会,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化舆论宣传引导。以链主企业、链院机构、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助企案例、攻关成效为重点,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推介,每周编发《工作动态》强化信息沟通、工作调度,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凝聚社会发展共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