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2-09 19:00
11371525004442172X/2022-26738091
冠县财政局
2022-02-09
冠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冠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冠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冠县财政局局长 贠庆臣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冠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财税部门按照县委“1457”工作思路,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在支持城乡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93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34147万元,完成预算的97.3%,下降1.6%。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8100万元、返还性收入10093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58286万元、调入资金80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658万元及上年结转结余收入11581万元等,收入总计499651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2934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51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7621万元,支出总计499651万元。收支平衡。
2.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295万元,完成预算的106.2%,增长21.2%。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938万元,完成预算的99%,下降0.9%。
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8100万元、返还性收入9298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2439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658万元、调入资金80000万元及上年结转收入11581万元等,收入总计440324万元。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结转下年支出2743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51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万元,上解支出13412万元,支出总计440324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291136万元,完成预算的104.1%。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1393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59100万元及上年结转收入6503万元等,收入总计570670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468374万元,完成预算的97.8%。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加调出资金75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1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2534万元,支出总计570670万元。收支平衡。
2.县直级政府性基金执行情况
2021年,县直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91017万元,完成预算的104.1%。县直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591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520万元和上年结转收入6503万元,收入总计567140万元。
县直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64844万元,完成预算的97%。上解上级支出212万元、调出资金75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253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550万元,支出总计567140万元。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支出未完成预算的原因是将政府性基金75000万元调入到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未形成政府性基金支出。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3408万元,完成预算的99.7%,下降20.3%。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2523万元,完成预算的101.2%,增长9.7%。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1088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27123万元。其中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其他收入”下降95.1%。因为2020年按照《关于做好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工作的通知》(聊财社〔2020〕154号)要求,将2011年至2020年已落实的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及累计利息22180万元,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他收入”科目,2020年“其他收入”基数较大,造成2021年“其他收入”负增长。
由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收统支,执行情况由市级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县级不再汇报。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9万元,收入总计19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5万元,支出总计19万元。收支平衡。
2021年县直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同全县情况。
以上四本预算收支情况,详见《冠县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
(五)政府债务情况
2021年,省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6752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766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98600万元。截至2021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66178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9838万元,专项债务余额591950万元,在省核定的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六)县级“三保”预算执行情况
为加强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兜牢县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以下简称“三保”)底线,按照中央、省市提出的做好县级“三保”工作要求,根据上级确定的“三保”范围及标准,冠县2021年“三保”预算执行情况如下: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462211万元,其中可用于“三保”财力420612万元,占比9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数434147万元,按“三保”预算项目执行标准均不低于中央和省规定标准,“三保”预算执行数359668万元,占比82.8%,不存在“三保”保障缺口。
需要说明的是:1.按照预算法和上级要求,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中县直级数据,包括我县3个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开发区数据,同比数据按同口径统计。2.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及县直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未达到100%,原因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有关要求,市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结余不再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对于部门未形成实际支出的指标不再列支,收回财政统一结转,下年继续安排支出。
二、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风险防控,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千方百计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推进税收共治,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及分析研判,狠抓重点财源监控,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推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加快土地出让进度,大力盘活结转结余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年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7.2亿元,极大增强了可用财力。二是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大幅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腾出资金统筹用于“三保”支出。县直部门公用经费标准比上年压减10%,部门会议、培训、公务接待等经费比上年压减30%,同时严控办公用房维修改造、信息化建设等支出。三是守牢底线严控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深挖债务核销核减空间等方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超额完成当年隐性债务压减任务,控制整体债务风险;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2.1亿元,偿还到期债券本金,极大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二)聚焦固本培元,助推经济纾困发展。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调节、撬动作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夯实财政持续增收基础。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1亿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带动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财政电子票据全覆盖,达到缴费方式多样化、便民利企高效化;取消了投标保证金,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减免履约保证金,落实政府采购预付款制度,为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执行价格评审优惠政策,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运用财政贴息奖补等激励政策,搭建政银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鲁担惠农贷”、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业务快速发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鲁担惠农贷”担保贷款2.7亿元、政府采购合同融资1115万元,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破解融资难题。四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拨付各类企业扶持资金9485万元,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品牌质量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4.6亿元,保障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棚户区改造、城区道路新建改建、雨污管网分流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有效投资作用,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民生改善,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始终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2021年全县民生支出3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3%。教育支出12.2亿元,支持22个学校餐厅、宿舍、综合楼等教学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足额保障各学段生均公用经费,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促进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亿元,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将公益性岗位补贴从每人每月1550元提高到1700元,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困难残疾人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在2020年底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又提高了10%;残疾军人、“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8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平均提高10%;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每人每月平均提高252元;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林水支出7.1亿元,发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6个,落实特惠保险、雨露计划等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培训高素质农民594人,推进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电商加速发展,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节能环保支出2.2亿元,支持研发“啄木鸟智慧监管平台”,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41348户,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加强城乡绿化建设构建生态屏障,推动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卫生健康支出2.8亿,支持辛集镇中心卫生院医养中心改扩建、县第一中医医院建设,保障疫苗接种、应检尽检、感染病房建设等疫情防控经费,落实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每人每年74元提高到79元,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四)聚焦提质增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出台《冠县县级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开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在全市率先实现县级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试点城市管理维护领域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降本增效;试点乡镇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夯实乡镇财政运行基石;将预算评审与事前绩效评估有机结合,2021年审结项目102个,核减预算1.3亿元,核减率13.6%;完成131个部门整体和1360个项目绩效监控,查找、监控资金使用和绩效目标执行中的偏差,及时提出纠偏措施,确保后续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实现项目绩效自评、部门评价全覆盖,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18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连续两年在山东省财政厅考评中荣获“优秀”等次,在聊城市对县考核中获得第1名,工作经验被《中国财经报》《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
二是政府采购管理更加高效透明。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府采购”,启用了齐鲁云采聊城网上商城,建成全流程电子开评标室、远程异地电子评标室,在全市率先实现县级层面远程异地评标及线上“不见面”开标。实施采购意向公开和未中标原因公开,提升了政府采购透明度。开通供应商网上投诉功能,畅通了市场主体救济渠道。2021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08个,采购金额14.2亿元,节约资金2888万元。
三是国有资产监管全面强化。聘请专业力量高标准编制国资国企“十四五”改革发展规划,为我县国资国企发展描绘蓝图;加快国企改革步伐,陆续出台《冠县县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县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等文件制度,建立健全国企监管制度体系,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县属企业投资管理,完成46项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全县160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提交资产清查报表,为摸清资产底数、有效盘活使用国有资产奠定基础。
四是财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综合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政府开放日等媒介,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减税降费、政府采购、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今年,我县县本级预算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实现向社会公开全覆盖,由“晒账本”到“亮成绩”,财政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反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持续增收面临更大压力;全县财源建设支撑力还不强,财政贡献率高的优质财源项目还不够多;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社保等民生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形势及财政增收预期造成偿债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很大;乡镇之间发展不均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2年,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综上分析,2022年财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财政收支预算极度紧平衡特征凸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坚持过紧日子,加强政策和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预算平衡和财政可持续发展。
2022我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双循环”战略,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对全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切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推动改革攻坚,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促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指标,本着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收支平衡的原则,今年我县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意见
1.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33490万元,增长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返还性收入10093万元、预计上级下达转移支付补助23245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万元、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50000万元及上年结转收入27621万元,收入总计453694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11497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0707万元及上解上级支出31490万元,支出总计453694万元。收支平衡。
2.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2年,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06403万元,增长5%。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9298万元、上级预计下达转移支付补助209833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50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3万元及上年结转收入27431万元等,收入总计402998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县直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76729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0707万元、上解支出15562万元,支出总计402998万元。收支平衡。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意见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26245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800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5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45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500万元。
基金收入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722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535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347185万元。当年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91695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50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9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3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347185万元。收支平衡。
2022年县直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安排与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安排相同。
(三)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意见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75421万元,增长2.7%,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010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4030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65442万元,增长4.7%,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6517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997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36316万元。
由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收统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行市级统收统支,预算情况由市级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县级不再汇报。
2022年县直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安排与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安排相同。
(四)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意见
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零,上级补助收入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5万元,收入总计24万元。安排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24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022年县直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安排与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安排相同。
(五)2022年县级“三保”预算安排意见
2022年预计总财力424287万元,其中可用于“三保”财力394587万元,占比93%;预算编制中各“三保”预算项目标准均不低于中央和省规定标准,全年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1497万元,预算编制中各“三保”预算项目标准均不低于中央和省规定标准,“三保”预算预计支出365060万元,占比88.7%,不存在“三保”保障缺口。
为了便于各位代表审议,现对2022年的预算安排做以下几点说明:一是收支预算中包括了部分预计上级下达的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这些资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中,根据上级正式下达的文件,再相应调整有关预算支出科目及乡镇支出项目。二是乡镇级收支预算由各乡镇根据《预算法》和本乡镇实际自行安排,经本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汇总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
四、迎难而上,鼓足干劲,努力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
(一)算好收支账,开创财政开源节流新局面。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力培植财源、涵养税源,夯实增收基础,推动财政收入增量提质;密切关注经济走向,跟踪分析重点税源生产经营情况,深入挖掘增收潜力,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努力增加可用财力。坚持过紧日子,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压减一般性经费支出,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5%以上,严控公务用房维修、公务用车购置、政府购买服务等支出;建立存量资金常态化清理盘活机制,加大国有资产统筹力度,加强资产共享共用,变“零钱”为“整钱”,变“死钱”为“活钱”,统筹财力用于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
(二)算好民生账,开辟实施乡村振兴新路径。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集中力量保障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制度,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发挥农业信贷担保政策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收入增加、村居环境美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算好效益账,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强化绩效理念,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融合,深化提升绩效管理质效:强化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重要依据;探索建立绩效管理日常动态监控机制;加大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力度,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全面推开乡镇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拓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探索建立社保基金绩效管理机制,逐步将绩效管理延伸至政府采购等领域,确保年底前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算好长远账,迈出依法理财管财新步伐。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要求,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调剂行为,强化财政库款运行监测分析,兜牢“三保”底线。巩固国企改革成果,强化国有企业监管,推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提高网上商城购买率,积极推进合同融资,探索运用调解方式解决供应商投诉,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进阳光财政建设,拓展财政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在合规举债融资支持发展的同时严防债务风险,将乡镇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严格预算约束,控制乡镇新增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奋斗的足迹镌刻进历史年轮,美好的蓝图召唤使命担当。新的一年,我们要永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升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能力水平,鼓足干劲、积极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财政答卷!
主要名词解释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以往所指的“地方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收入”或“一般预算收入”。按照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预算法》,统一改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支出的收支预算。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八个险种,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实行市级统收统支,由市级编制汇报。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对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模安排,不列赤字。
5.转移支付制度:现行上级对地方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按照规范的办法给予的补助;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而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
6.税收返还: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对原属于地方的收入划为中央收入部分,给予地方的补偿。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
7.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各级财政通过预算超收等渠道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资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根据年初预算安排和平衡情况调入预算安排使用。
8.民生支出:按照全省统一的统计口径,民生支出是指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国土海洋气象、粮油物资储备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支出。
9.“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项公务接待(外宾接待)费用。
10.预算绩效管理: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关于2022年对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预算情况的说明.pdf
关于2022年对下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的说明.pdf
关于2022年对下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预算情况的说明.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