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统计

冠县东街学校综合发展规划(2025-2030)

时间: 2025-06-03 16:41

索引号

/2025-45755699

发布机构

冠县东街学校

发文日期

2025-06-03

名称

冠县东街学校综合发展规划(2025-2030)

一、规划背景 

冠县东街学校作为县教体局直属公办学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清泉书院始建于1829年。学校现坐落于工业路与团结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33518.08平方米 。校内设施完备,涵盖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等。目前,学校有83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200余名教职工,拥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省级优质课获得者2人,水城名校长1人,水城名师2人等优秀师资。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综合发展规划。 

二、办学理念与目标

办学理念:秉持“体验幸福教育,品味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以“在体验中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坚持“文化内生”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丰实“立美教育”核心理念,以“向阳而生,向美而行”为校训,营造幸福的育人环境,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让老师在享受幸福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未来生活的幸福能力。2.办学目标:“创新教育实践,铸就鲁西名校”。在未来几年内,将学校打造成为教育质量卓越、特色鲜明、在市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学校,培养文健兼修、阳光卓越的新时代少年。 

三、重点发展项目与措施 

(一)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优化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大单元教学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改革,采用逆向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核心任务和子任务的设置驱动教学,实现学生的有效高效自主学习。全校教师推行落实“学历案”,围绕“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历案”目标链,聚焦核心素养的达成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活动,分享优秀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每学期至少组织2 - 3次大型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通过素养展示、说课大赛、课堂教学研讨、新课程标准论坛、读书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围绕“教学方式、学生发展、学生作业”,聚焦“减负提质”进行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课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参加省内外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生全面发展计划

完善课程体系:扎实落实润心、启智、健体、审美、生活“向美”课程体系,在开全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及学生兴趣需求,开设自主选修校本课程,目前已开设红色经典系列课程、国学、数独、机器人等近三十余门。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的质量和吸引力。2.开展多彩活动: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如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足球社团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举办运动会、艺术节、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展示学校特色和学生风采。每年至少举办1次运动会、1次艺术节和1次校园文化节,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三)校园文化建设行动 1.环境优化:打造以多彩立体运动空间、启智休闲阅读空间、和谐互动生态空间、绿色劳动实践空间和全境共享艺术空间为内容的五维系统育人空间。优化校园环境,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美观的校园。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维护和升级,营造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2.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如书法特色学校创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举办“墨香校园·薪火相传”庆“六一”暨东街学校书法特色学校创建成果汇报展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品质 。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 

(四)家校合作深化策略 1.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增强家校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培训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2.协同育人:推进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课程建设,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共同发力,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教育合力。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活动组织,如邀请家长担任运动会裁判、参与校园文化节的筹备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5年) 1.完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方案制定,并在部分班级进行试点推行。确定参与试点的班级和教师,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要求。2.开展校本课程的调研和规划,确定本学期新增的校本课程种类和内容。成立校本课程研发小组,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开发。3.制定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初步计划,确定重点打造的校园空间区域。联系相关设计单位,进行校园空间设计规划。4.建立家校沟通的基本框架,确定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开展时间和形式。制定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2026年——2027年) 1.总结试点班级的教学方法改革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2.完善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制定课程评价标准。3.按照校园文化环境优化计划,开始实施校园空间改造工程。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按时完成。4.开展家长会和家长学校活动,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第三阶段(2028年——2030年) 1.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对比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测试数据,评估教学质量的提升情况。2.举办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优秀课程和学生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和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3.完成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组织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4.总结家校合作的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水平。撰写家校合作工作总结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家校合作等提供制度支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3.经费保障: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合理安排学校的经费预算,确保重点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支出,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