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19 15:24
3715250012/2024-45525645
冠县人民政府
2024-11-19
新闻发布会:冠县举行“改革创新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冠县民政局专场
11月19日,冠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众网·海报新闻、冠县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体参加。
【现场实录】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冠县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举行“改革创新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非常高兴邀请到冠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永强,冠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慈善办主任刘辉,冠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云华向大家介绍冠县民政局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推动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宋永强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宋永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冠县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年以来,民政局坚持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部署要求,攻坚克难,推进民政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以制度保障为手段,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稳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覆盖全面、分类分层、资源统筹、综合高效等方面深入探索。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2024年新增低保对象769人、特困供养人员127人、低保边缘人员120人,实施临时救助1650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347万元;强化低收入动态监测,发挥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作用,开展困难群众家庭资产状况核对19.75万户;实施救助慈善帮扶衔接,对502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情暖夕阳”关爱服务1.18万次,对2100名分散供养人员开展社会化照护服务5.83万次。二是着力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和重点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967万元。为孤儿实施“明天计划”,为26名特殊困难儿童发放助学金14.5万元。三是持续强化残疾人服务保障。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603万元。探索实施“精康融合行动”。
二、以协同发展为路径,做精做优养老服务
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落实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落实高龄津贴发放,惠及全县1.5万余名老人。二是拓展医养结合成效。联合卫健部门改造16处乡镇卫生院,设置养老护理床位341张。指导推进贾镇1处综合性医养服务中心建设,设置性护理床位51张;完成冠州中心敬老院、定远寨中心敬老院与乡镇卫生院融合联建康复门诊,实现“两院康养”深度融合;打造1处社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五床联动”融合服务,我县纳入全省“五床联动”试点县。三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新建幸福食堂44家,累计达到172家,列全市首位,累计争取市级各类补助资金750万元。积极发挥“幸福食堂+”效能,推动县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做法获省厅推广;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73户,累计改造768户,提前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务。四是推动养老机构提升转型。整合公办养老资源,指导敬老院设置老年人自理、半失能和全失能三类生活区,重点推进1处县级认知障碍照护中心、3处认知障碍专区建设,在养老机构探索发展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张。我县荣获“省养老服务工作激励县”称号。
三、以作用发挥为引领,谋深谋实专项服务
一是有序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完成18个乡镇(街道)90个村庄481条道路、4个广场命名,央媒点赞我县“乡村著名行动”。二是规范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指导完成176家社会团体及服务机构年报申报,组织引导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新增县慈善总会社区慈善基金27支,累计吸纳社会资金70万元。组织第九个中华慈善日宣传,开展“慈心一日捐”。三是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举办集体婚礼2次,实施婚姻家庭辅导、节假日预约登记服务;推进殡葬改革,完成三轮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县骨灰堂纳入全省生态安葬试点。
下一步,民政局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有特点、有亮点、有影响的工作,在民政爱民中强化担当。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宋书记的介绍。
主持人: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1:当前,我县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着力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刘辉同志回答。
刘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更好惠及全体老年人。
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提升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水平,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努力探索我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子。
二是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壮大养老产业,培育养老消费增长点,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着力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统筹资源、融合服务,在智慧养老、居家服务、家庭照护床位、医养结合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居家和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网,扎实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2:聚焦老年人“一餐热饭”需求,不断增进老年人民生福祉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刘辉同志回答。
刘辉:
工作中,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目标,持续健全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着力在幸福食堂资金稳固保障、引导群众参与、助餐服务监管等方面统筹推进,实现食堂长久运营,增进广大群众民生福祉。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采取“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筹集方式,助力幸福食堂长效运营。推进落实助餐补贴、运营奖补政策,以季度为单位,做好70-79周岁老人每餐1元、8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餐2元的助餐补贴发放。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幸福食堂运行。拓宽汇集助餐资金路径,动员全县党员干部、企业家、社会群众等积极向幸福食堂捐款捐物。
二是组建服务团队。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推广“积分超市”“志愿+信用”等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幸福食堂助餐服务。目前组建“巾帼美”“党旗红”“邻里亲”等幸福食堂志愿服务队243个,志愿者2568人,常年服务幸福食堂,凝聚起办长幸福食堂的重要力量。
三是确保规范运营。聚焦提升老年人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把幸福食堂与“明厨亮灶”有机结合,对食品加工、清洗消毒、后厨操作等进行全过程可视可感监管,确保助餐食品卫生、就餐环境洁净,为群众打造出优质安全的用餐环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提问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记者3:请问民政部门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李云华同志回答。
李云华: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全县760个自然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部由村党支部书记任会长,选聘群众认可的村民代表、有威望的老党员等任成员。明确红白理事会成员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二是修订完善章程和村规民约。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各村(居)委会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修订婚丧事宜的规定标准。加强管理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把此项规定列入村规民约,并全部进行上墙公示。
三是积极推广“信用+移风易俗”模式。将红白事办理事宜相关规定纳入县农村(社区)居民信用积分管理体系,村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根据村民日常表现酌情给予加减分,并通过文明创建宣传栏进行公示,带动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等现象,进一步营造了文明、健康、诚信的村居氛围。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坚决抵制婚丧事宜大操大办,依托婚姻登记平台开展婚事新办简办宣传,通过发放婚事新办倡议书、签订承诺书、举办集体颁证仪式、推广家庭教育等多样化活动,倡导新人践行婚事新办、简办。组织开展多轮移风易俗镇村全覆盖集中宣传,出动车辆600余次,沿乡镇驻地、村庄主干道播报宣传,将移风易俗政策、婚丧礼俗殡葬法规等送到群众身边,助推形成社会文明新风貌。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主持人: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主持人: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