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案由 | 关于解决企业招工、用工困难的建议 | 建议/提案编号 | 第184021号 |
---|---|---|---|
建议/提案人 | 张新 | 收到日期 | 2024-01-11 |
内容 | 现阶段,国内制造业正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进行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在制造业企业中,普工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技工是企业创新的“心脏”。稳定的员工队伍和年轻的创新团队,是企业发展创新的第一资源。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而招工、用工难的问题是每个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临解决的课题。 主要问题: 一是钢板、纺织、护栏板等作为我县的主导工业产业,其劳动密集型属性导致用工需求体量大。经了解,我县多个企业已出现用工缺口。面对用工缺口各企业不断拓展招聘方式。形式多样化,效果却并不理想。时常出现招聘人数低或招聘人数高但留存率低等问题。导致企业人员培养成本增高。 二是随着直播、外卖、网店、房产、金融等行业在我县发展迅速,与制造业相比,因其工作环境相对好、劳动强度相对低、工资待遇相对高,吸引我县大批20-35岁人员从事其中。而从外埠流入我县人口较少,致我县35周岁以下年龄段人口从事制造业人数持续减少。 三是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我县制造业企业中显著表现为员工的平均年龄不断增长。如何在制造业中注入年轻血液是辅助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是一些熟练工和技术工人面正在或逐步临退休。多数企业有意采用返聘的形式,避免用工缺口扩大。但限于劳动关系的转变,企业无法为其缴纳工伤、意外以及养老等险种制约,落实程度不高。一、是充分发挥人社人力资源平台,线上线下搭建供需平台 着力建立健全就业信息指导机制,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就业的信息对接。希望人社部门,加强信息引导,建立人员储备库、企业的储备库,对人力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储备,发挥人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方面基础作用。按照岗位信息类别如钢板、纺织、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或者按照工种进行人才分类,举办就业创业的招聘会,企业可以上台推介、就业指导,促进企业和求职的精准匹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从省、市、县三个层面进行宣传和引导,建立完备的“人才库”和“企业库”,按照不同工种、技能需求,组织大型招聘会,有助企业和人才的供需选择。 三是以政府作为引导,深化产学研的合作。借助省、市、县三级职业技术教育平台,与企业建立共通关系,一方面可以由学校向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支持,另方面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一批人才,实现企业和院校深入合作。政府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帮扶信息系统,做好信息摸底,精准化对接就业服务。结合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现状和走势,为大学生就业帮扶建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方案。政、企、校三方面合作向制造业中注入年轻血液,增强企业创新研发活力。 四是在企业返聘人员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企业熟练技术工种,面临着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出工作岗位。目前,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士60周岁,女士50周岁。就50岁女职工而言,在身体情况良好、家庭状况良好等情况下,企业和女职工本人都希望通过返聘等形式继续参加工作创造价值。但返聘人员只能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希望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在返聘期间企业可以继续为其缴纳相应的工伤、意外以及养老等险种。从而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增加返聘人员享有权利。 | ||
承办单位答复意见 | |||
单位名称 | 冠县人民政府 | 答复日期 | 2024-04-09 |
答复内容 | 张新代表: 您在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解决企业招工、用工困难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县稳就业工作的支持。我县高度重视您的提案,组织县人社局认真研究落实,您提出的建议符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着力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充分发挥人社人力资源平台,线上线下搭建供需平台”方面。 (一)持续发挥联企服务队的作用。冠县人社局抽调16名经验丰富、业务精炼的干部职工组建联企服务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企业一线现场办公,深入了解各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就业用工、惠企政策、法律法规、技能培训、资金帮扶等方面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精准摸排企业所需工种的详细情况。 (二)夯实“冠县就业”智慧平台。冠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便民利企为宗旨,2020年在全市率先建设完成县级智慧就业平台,搭建政府、企业、群众就业的信息化桥梁,以线下带动线上,有力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2023年共举办11场招聘会,参会企业共计294家,涉及职位1575个,岗位需求人数9877人,到场求职者2581人,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291余人次。下一步,一是抓好“线上”求职招聘。线上通过企业岗位信息及求职者求职意愿的数据匹配,实现企业和求职者之间信息有效推送,提高招聘意向达成率。二是落实“线下”专场招聘会。针对特定行业和企业,邀请需求的人才参加,让企业和求职者近距离接触了解,提高招聘活动的成功率。三是强化“零工驿站”作用。利用冠县智慧就业平台及零工市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招聘会。 二、“以政府作为引导,深化产学研的合作”方面。 (一)强化政校企对接。加强与各类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招聘活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拓宽招聘渠道,提高招聘活动的覆盖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企业。2023年累计组织77家次企业赴东北高校、西北高校、河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菏泽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大学等9地或高校开展招聘,提供岗位需求1000余个,参会求职者1500余人。2024年组织重点用工企业积极走出去招引人才,重点加强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技师学院和邯郸、濮阳等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招聘。 (二)加强青年人才储备。一是鼓励企业建立奖学金制度。①冠县籍学生录取为普通高校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与我县企业签订毕业1年内回企业工作(服务期最低3年)信用合同的,由企业全额奖励学费。②冠县籍学生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与我县企业签订毕业后1年内回企业工作(服务期最低3年)信用合同的,由企业每年奖励5万元。二是建立县级奖学金制度。冠县籍学生录取为“双一流”本科生、“双一流”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专业与灵芝产业、林果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轴承制造产业、钢板加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我县主导产业相关,与主管部门签订毕业1年内回县工作(服务期最低3年)信用合同的,由县财政全额奖励学费。 (三)支持企业引进人才。企业一年内自主引进35周岁以下全日制专科生20名以上且在我县缴纳社会保险一年以上的(省内新参保),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引才奖励;每增加1名本科生,另奖励1000元;每增加1名专科生,另奖励500元。 (四)支持企业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通过“综合评价、以赛代评”的方式培养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县财政对年度内(用人单位)产生30-50人、51-100人、101人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给予职业技能比赛承办方补贴,每次比赛补贴总额不超过2万元。 三、“在企业返聘人员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方面。 目前企业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执行《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的有关规定,即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原则上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停止参加社会保险。如果企业有上述可以延长缴费的人员,人社部门积极帮助审核备案,并及时关注国家关于退休年龄政策变化的有关情况,与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在企业用工、参保等方面做好指导服务。 最后,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
冠县人民政府 2024年4月9日 |
||
办理结果 | 解决采纳 |